探索内生动力 解码经济活力|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 同比增长2.9%

Connor 欧意全球站 2025-07-14 2 0

中国商报(记者 于佳鑫)7月14日,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,介绍2025年上半年进出口情况。据海关统计,上半年,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、保持动力、展现活力,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

探索内生动力 解码经济活力|上半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 同比增长2.9%

图为在山东港口青岛港,一艘装载外贸集装箱货轮驶出港口。(图片由CNSPHOTO提供)

增长动能持续增强

今年上半年,我国外贸规模稳定增长,货物贸易进出口21.79万亿元人民币,同比增长2.9%,站稳20万亿元台阶,创历史同期新高。其中,出口13万亿元,增长7.2%;进口8.79万亿元,下降2.7%。

从季度走势看,二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同比增长4.5%,比一季度加快3.2个百分点,连续7个季度保持同比增长。

“我国进出口已经连续9个季度运行在10万亿元以上,今年上半年进出口比去年上半年增加了6000多亿元。进入6月,进出口、出口、进口这三项指标同比全部实现正增长,而且增速都在回升。”据海关总署副署长王令浚介绍,今年6月,我国进出口规模达到3.85万亿元,增长5.2%,规模为历史上月度进出口第二高位。

按品类来看,我国上半年出口表现尤为亮眼,出口动能向优向新,成为拉动外贸增长的核心动力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机电产品出口7.8万亿元,增长9.5%,占出口总值的60%,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.2个百分点。其中,与新质生产力密切相关的高端装备增长超两成,代表绿色低碳的“新三样”产品增长12.7%。

进口方面出现下降,主要受国际贸易政策不确定性、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等多种因素影响。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、统计分析司司长吕大良表示,作为大宗商品的进口大国,大宗商品约占我国进口总值的三成,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对我国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。上半年,我国原油、铁矿砂、大豆这三种商品进口均价同比跌幅都超过一成,拉低了整体进口增速2.7个百分点。

“对于进口,我们既要看增速,也要看走势;既要看价值量,也要看实物量。”吕大良表示,随着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,内需扩大带动进口趋稳,二季度进口已转为以数量增长为主的“实打实”正增长,内需潜力逐步释放。

展开全文

王令浚也表示,在“两重”“两新”等政策的持续发力下,我国内需扩大正在带动进口趋稳。上半年,我国石化、纺织等机械设备进口增速都达到了两位数,电子元件等关键零部件较快增长,原油、金属矿砂等重要原材料的进口量增加。

质量效益稳步提升

在规模增长的同时,今年上半年,我国外贸质量效益也实现稳步提升。

从贸易伙伴看,外贸“朋友圈” 更加多元。今年上半年,我国对19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实现增长,贸易规模超过500亿元的伙伴数量达到61个,比去年同期增加了5个。对共建“一带一路”国家进出口11.29万亿元,增长4.7%,占进出口总值的51.8%,较去年同期提升0.9个百分点。其中,对东盟进出口3.67万亿元,增长9.6%。同期,对欧盟、韩国、日本等进出口也均实现增长。

在传统市场增长的同时,新兴市场贡献了更多的增量。上半年,我国对非洲进出口1.18万亿元,增长14.4%;对中亚进出口3572亿元,增长13.8%。

从经营主体看,外贸经营主体活力不断释放。上半年,我国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62.8万家,历史同期首次突破60万家,较去年同期增加了4.3万家。其中,民营企业54.7万家,进出口增长7.3%,占进出口总值近六成,成为外贸增长的“主力军”。

与此同时,外资企业同样保持韧性,进出口6.32万亿元,同比增长2.4%,连续5个季度保持增长,彰显外资企业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。

从产品结构看,我国外贸企业抓住全球能源转型新趋势,持续增加优质绿色产品供给,加速开辟新领域、新赛道。上半年,锂电池、风力发电机组出口增速都超过两成。去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出口市场份额跃居全球第二,今年上半年出口继续增长61.5%。烹调、清洁、送餐、娱乐等机器人越来越智能,正在为全球消费者生活带来更多便利。

内外联动不断发力

上半年我国外贸的稳定发展,离不开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协同联动,以及政策红利的持续释放。

今年4月,海关总署牵头,会同20个部门及25个试点城市启动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,全力推动29项措施落地落实,目前已取得积极成效。

在政策创新方面,海关总署精准回应企业诉求,促进新业态发展。优化调整综合保税区保税维修产品目录,试点支持综合保税区外符合条件的保税维修项目发展,上半年全国保税维修业务进出口货值2569.9亿元,增长7.5%;扩大“锂电池循环包装检验模式”试点,对“药食同源”商品试点实施分类监管。

在跨境物流方面,海关总署不断优化监管模式、简化通关流程,大力推进铁路快速通关业务,持续提升航空口岸通达效率,为内外贸联通按下“加速键”。随着“船边直提”“抵港直装”等监管模式在全国推广,铁海联运“一单制”“一箱制”深入实施,上半年全国水运进出口集装箱装卸量达6741万标箱,同比增长11.3%。中欧班列、中老铁路等跨境通道持续发力,“长安号”班列10天即可连通欧亚,让各国商品实现双向高效流动。

国际合作与成本优化双向发力,加速内外循环畅通。据吕大良介绍,海关总署与世界海关组织联合搭建的全球智慧海关在线合作平台,目前已有141个国家和地区加入,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实现进出口货物双向“一单两报”,推动信息实时共享。此外,3776家次AEO(经认证的经营者)企业获得融资授信等便利,“内外贸同船”业务拓展有效降低物流成本。进出境邮件“一站式”办理平台上线,为民众节省通关时间和经济负担,让跨境贸易惠及民生。

“总的看,今年上半年我国外贸顶压前行,规模稳中有增、质量优中有升,成绩实属不易。”王令浚表示,今年上半年,我国外贸在复杂环境下顶住压力、保持动力、展现活力。但也要看到,全球单边主义、保护主义上升,外部环境的复杂性、严峻性、不确定性增加,下半年我国外贸稳增长仍需要付出艰苦努力。

“尽管面临外部不确定性,但多元稳定的市场、创新优质的产品、应变求新的外贸主体,让我们有底气、有信心、有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。”王令浚说。

评论